黄冈长安网

政法文化

-2019-

09/03

12:07

编辑:张晓蓉

让法治精神在大别山老区延续和升华

——参观中国革命第一法庭有感

 初夏的七里坪,碧空如洗。512,在市委政法委的统一安排下,我踏上了“黄麻起义”策源地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——红安县七里坪镇。站在这片革命先烈救亡图存、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土地,心中顿时激荡起满腔革命豪情。一首诗蓦然跃进脑海,“人生一世万千差,继承光荣革命家;生不投降当叛徒,愿随先烈葬黄花。”

 长胜街是七里坪镇的一条主街,是中国革命圣地之一。长胜街原名正街,全长380,解放后又续建了290米。南北有城门楼,花岗石条砌成。街道两边房屋清一色的青砖黑瓦、木格窗户、木板门扇,每间房屋山墙或隔火墙有龙蛇鸟兽造型装饰。街道宽约7,地面用花岗石条铺成。长胜街保持了大革命时期的原貌,一批革命遗迹都集中在这条街上。

 在长胜街有一座明清样式的建筑,青砖土瓦,飞檐斗拱,古色古香。这,就是中国革命第一法庭—七里坪革命法庭。在导游的指引下,我依次参观了合议厅、羁押室、审判厅,仔细观看了陈列的图片、照片,认真地阅读了文字介绍,更在我党历史上最早的女“庭长”闵丹桂的展牌面前久久驻足。合议厅里的煤油灯闪烁着法律的光芒,审判厅墙上悬挂的犁头旗彰显着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,羁押室让人联想起人民民主专政。我的内心不由得发出由衷的赞叹:第一法庭虽然建立时间最早,内设机构却很健全,案件审理程序也很规范,比起现在的法庭毫不逊色!我党在领导革命的初期,就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,十分注重运用法律手段与反动派、土豪劣绅和土匪作斗争。

 作为一名政法工作者,法学院校毕业的法律人,我对七里坪革命法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,七里坪革命法庭的法律实践仍然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。一是坚持党的领导。七里坪革命法庭一直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审判工作,而且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,其审判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。从19274月法庭成立到19283,法庭的领导机构是黄安县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;19302月到19492,其领导机构是黄安县(后改称红安县)苏维埃政府。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,法庭在审判土豪劣绅的同时,还配合党组织领导全县农民向地主阶级开展经济清算斗争。30年代,法庭除了处理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,重点是审判鄂豫皖苏区生产和建设中的反革命政治犯和经济犯。法庭工作紧紧围绕党的斗争需要开展。二是立法是司法的前提。七里坪法庭是在董必武的指示下建立的。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,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,同时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最早奠基人和实践者。董老提出的“依法办事”的理念在成立七里坪革命法庭时已初露端倪。七里坪法庭审判工作并非无章可循,1924,董必武主持制定了《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》和《湖北省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暂行条例》,为革命法庭的审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。三是实行男女平等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,重视妇女解放和妇女发展。七里坪革命法庭产生了我党历史上最早的女“庭长”闵丹桂。闵丹桂出生于红安县一个农民家庭,1926年参加革命,1927年入党并参加黄麻起义,193111月当选为革命法庭主席。19327,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“围剿”。闵丹桂得到红安县一游击队长吕正勇叛变投敌的举报后,不顾个人安危,亲自带人到民团盘踞的乡村去调查,并将叛徒抓捕归案,就地枪决。这位女“庭长”的产生是党以实际行动促进男女平等的一个证明。

 七里坪革命法庭从革命大潮中一路走来,历经88年风雨,她是我党法学史上的一块丰碑,给法律人和政法工作者无尽的启迪,无愧于“中国革命第一法庭”的光荣称号。我们将继续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,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。(市委政法委 张晓蓉)